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韦维 摄影
对话嘉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映辉 丽水市水利局副局长
吴建云 丽水市水利局水资源与运行管理处处长
场外嘉宾
宋雪玲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文智勇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东风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
浙江丽水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2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地级市。4月底,四川日报水润中国采访小组前往该市,实地探访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期间,浙江丽水与四川夹江两地水利保护与利用专家,就如何利用水优势、激活水经济,展开场内外对话。
与当地水利部门负责人展开对话。
好资源变成好产品
把水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
问:丽水的名字里,有个“水”字,水对于当地意味着什么?
吴建云:丽水,以水为名,因水而美。全市人均水资源764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的3.5倍;地表水资源外源污染水平低,水质优良,适合开发高附加值涉水产品。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是我们发展水经济的基础。所谓水经济,是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把水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创造、转化与实现水资源的“量、质、温、势、介”的潜在价值。
张映辉:好资源也能变成好产品。丽水发展水经济,一个重要板块就是“水旅融合”。除了利用好通济堰这块“金字招牌”,我们还以打造瓯江山水诗路文化旅游为契机,加大水文化开发利用,加快培育涉水旅游业态,谋划建设水文化旅游标志性设施,串联形成一批水旅融合精品线路,努力让一江好水更大程度地变成好产品、激发好价值。例如,丽水的云和梯田国家水利风景区每年营业收入达2000余万元,缙云仙都风情绿道沿线年均旅游接待约276万人次。
问:能不能介绍一些丽水发展水经济的好做法?
宋雪玲:丽水过去是浙江的欠发达山区,但良好的生态资源是其优势。激活水经济,规划引领很重要。2021年,《丽水市水经济发展规划(2021—2035)》发布,主动把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和擦亮丽水生态品牌,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仅在2021年,以“丽水山泉”(区域公用品牌)为代表的水经济实现了突破发展,累计实施水经济项目40个,完成投资97.3 亿元。
吴建云:必须创新机制改革,激活“水产业”活力。丽水专门抽调水利、发改等部门成立市水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高位谋划水生态价值实现工作。在市级层面,组建一个水资源应用招商团队,针对水资源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应用招商;创建华东高端水经济产业园,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发中高端饮用水产品,延伸开发酒类、医疗保健、孕婴养护等功能性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示范带动全市水经济发展。
探索水生态产品
释放“绿水青山”生态红利
绿水青山正是丽水发展的最大优势。
问: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如何发力?
吴建云:总体上感觉,全社会对水生态价值转化的研究还不够,水生态价值转化研究缺少顶层设计,缺少组织体系建设,牵头抓总、政策引导、统筹推进等方面比较缺乏。对此,必须尽快形成水经济价值转化理论体系,对水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的转化规律开展研究,形成水经济价值转化理论体系,并指导具体实践。
张映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水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才能切实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水旅融合”方面,我们正在实施“幸福水旅百亿工程”,打造国际知名水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形成一批水旅融合精品旅游线,力争实现水旅年度总收入200亿元以上。
问:丽水的实践对其他地方有何启示?
文智勇:山水资源不可复制,但模式可以复制或借鉴。之前,东风堰和都江堰联手成立了“大灌区联盟”,就是要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释放更多“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今后我们将深度发掘东风堰在“水旅融合”方面的潜力,在保护好灌溉工程遗产的前提下,写好东风堰的“水文章”,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水文化、水经济的魅力。
宋雪玲:丽水充分发展自身生态优势,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立足资源实际,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破层出圈;为保护好生态屏障,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这些体制机制创新很具启示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