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快讯 > > 内容页

【天天聚看点】解码四川高校王牌学科⑩|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科:既关注心理健康,也研究“因材施教”

时间:2023-06-10 21:30:53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

四川在线记者 吴浩/文 吴枫/视频 曾慧/海报制图


【资料图】

>>>学科简介

心理学科是四川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学科创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99年开设了心理学本科专业。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2019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成立了四川省唯一一所“心理学院”;同年4月,成立了同样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以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为主要任务的“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从而形成了心理学科的“两院布局”。“两院”共同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使命任务。

该学科2019年获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四川省心理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从此,四川师范大学实现了心理学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着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次。

6月,毕业季来了。

四川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川师大)“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一楼的大厅里,贴上了答辩的硕士毕业生论文题目。“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分析”“压力应对的结构、维度与相关研究”“脑部神经与心理健康及压力应对的研究”......一页页看下来,让不是这个专业的记者有种“看天书”的感觉。

与这些论文题目一起公布的,还有参与考核的老师和专家名单,除了川师大的老师,记者还发现了来自多伦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的名字。看着身边匆匆走过的穿着实验室工装的同学们,刚走近川师大心理学科的记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学习氛围。

布局“两院”

“科研”和“育人”双管齐下

对川师大的心理学科来说,“心理学院”和“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就像两条腿,育人与科研并重、专业与学科并重,双双支撑着心理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川师大校内,心理学院、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是紧挨着的。在心理学院所在的大楼内,记者见到了刚刚参加完一场毕业生论文答辩的心理学院院长靳宇倡教授。

“虽然‘两院’都是2019年成立的,但川师大的心理学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创始了。”说起这段历史,靳宇倡如数家珍。“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大”)院长的刘绍禹,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创建了西南唯一的心理实验室,任职四川师范学院院长后,他又筹建了四川省心理学会,并与罗忠恕等老一辈心理学家一起艰苦开拓,推动了川师大心理学的早期发展。”靳宇倡介绍,在学术上,刘绍禹极为重视心理实验研究,他在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提出了诸多思想,他提倡的17条儿童精神健康办法等,至今在国内外心理学界影响巨大。四川师范大学办公楼墙上至今张贴着刘绍禹、罗忠恕等心理学先贤的画像。

在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5楼的一间办公室外,记者见到了刚刚主持完学术讲座的李红教授。作为心理学院名誉院长和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院长的他还有很多的职务和荣誉,比如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等。不过他笑着说,这些都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必须做好研究、服务社会,多出对社会有用的成果。

李红现在和他带领的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主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我们心理学科建设的关键,就是突出师范类大学心理学科的特色,着重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李红认为,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学科建设,出发点都很重要,他将其总结为“师范应有之义”,提出了围绕人的毕生发展打造川师心理学科建设方向的观点。

师生们正在操作3T磁共振脑成像设备。

服务社会

促进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我们的这套设备,比很多医院还先进。”在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背后,还有一栋小楼,里面安置了3T磁共振脑成像设备,在医用的基础上向科研和教学方向做了专门的设计。据李红介绍,除了这台很多三甲医院都没有的“大家伙”,目前川师大心理学科还有多个实验平台,配置了不同品牌的多种脑电仪、近红外光学成像仪、眼动仪、经颅磁刺激仪等价值6000余万元的先进设备,场地近5000平方米,“这为我们研究和教学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李红说。

这也透露出川师大心理学科目前的建设导向: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社会服务、为实践服务。

对此,川师大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负责人雷怡深有体会。目前,雷怡和她的团队正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青少年焦虑发生发展的早期预防及脑机制的相关研究,同时还牵头了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项目课题1项、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定向委托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改项目3项。“几乎所有研究都围绕青少年焦虑这个主题进行,而这也是当下社会非常关注的话题。”雷怡介绍,自己的团队正从类别概念、社会关系、内分泌激素等角度开展恐惧学习与焦虑的相关研究,“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尽早投入社会、服务社会。”

其实,这样服务社会的事例在川师大很早就有。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川师大心理学科立即组建了灾后心理援助服务团队。据当时在现场带队的靳宇倡介绍,那个时候心理学专家团队设置了心理援助站,开展心理救援,同时区分不同人群不间断开展心理讲座。其次,团队还发挥师范优势,在部分灾区中小学校开发了韧性教育、创伤后成长教育、认知策略教育、生命教育等课程,并就地孵化教学团队以便持续开展灾后创伤教育。

而在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中,川师大心理学科也在第一时间开通了免费心理支持专线电话,安排专人专线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工作,并利用网络资源和各大平台,开设心理抗疫相关课程或公益讲座,帮助普通民众、在校学生等做好心理调适。

这样的行动也直接影响了不少考生的观念。去年刚刚考入川师大的大一新生龙雨泽,目前在2022级心理学专业就读,他直言自己报考这个专业是觉得对自己和身边人都很有用,而近一年的学习下来发现,“心理学科的作用远不只于此,还可以在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以及更宏大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系统’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龙雨泽说,这既是老师们的教诲,也是对广大同学的期待。

对话学科带头人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名誉院长、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院长 李红教授

四川在线记者:目前川师大心理学科的建设有哪些重点?

李红:我们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有5个方向。首先是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作为川师大心理学科的核心建设方向,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对策。

以此为基础,将学科方向拓展到面向学生学业成就的“学习与记忆心理学”、面向学生身心健康的“情绪与健康心理学”、 面向学校社区有效管理和心理服务的“社会与管理心理学”,最后,是着力研究上述相关心理过程神经机制的“教育神经科学”。

四川在线记者:请具体介绍一下“青少年焦虑发生发展的早期预防及脑机制”这个项目。

李红:这个重大项目是“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即“中国脑计划”)的一部分,将通过对全国大量学龄儿童青少年的焦虑发生发展状况进行持续追踪,阐释青少年焦虑障碍发生发展的多模态预测机制,从而建立青少年焦虑障碍识别与诊断的中国常模,为开发青少年焦虑障碍的有效干预系统打下基础。

(部分照片由四川师范大学提供)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