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悦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 文 韦维/ 视频
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九届欧洲卒中组织大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游潮教授团队和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Craig Anderson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共同发表一项关于急性脑出血后的组合性管理方案,此项研究被视为“历史性突破”。
团队成员。华西医院供图
【资料图】
严控哪些因素可有效治疗“脑出血”?是否已经运用到临床?该研究团队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世界性难题的新突破的?近日,记者采访了该研究团队的5名负责人。
发现
严控血压、血糖、体温、凝血功能可有效治疗脑出血
当前已应用到临床
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游潮教授介绍,这项研究证明通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组合式管理,即在患者就医期间全程对患者的血压、血糖、体温、凝血功能等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
“此前研究都只对血压这一单一因素进行控制,虽然能让患者血肿的扩大受限、出血量减少一些,但患者在出血1个月后死亡率和残疾率未能有效降低,临床结局没有真正获益。而相较于常规治疗患者,使用组合性管理方案的脑出血患者6个月后出现不良功能结局的风险显著降低。” 游潮说。
该研究发现,血压、血糖、体温、凝血功能是4个明显的、可调节的、与脑出血愈后不良反应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即指不需要和别的因素同时出现,只要出现该因素,病人最终结局就会受到影响)。“就好像一个人同时被刺4刀,如果只是让他被少刺1刀、2刀,他的生命还是受到威胁。我们把4个因素联合起来同时进行组合化管理,最终使患者能够真正获益。”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翼教授说。
游潮教授介绍,目前欧美国家的脑出血发病率大约在十万分之三十到四十,最低能到十万分之二十五,中国脑出血发病率虽然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但粗略估计在十万分之一百左右,大约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三倍。“采取上述组合式管理治疗方案后,保守估计,每35个急性脑出血患者就有1个能从此研究中获益,即在全球每年300多万脑出血患者中,有接近10万人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因此,此项研究能真正造福患者,并推动急性脑出血领域诊疗的发展。 ”
最近几天,刘翼教授告诉记者,急性脑出血组合化管理近日已被应用到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团队也正在通过研讨会等方式将研究成果向同行推广。
合力
“十年磨一剑”完成脑出血领域全球最大随机对照试验
或将改写脑出血诊治指南
游潮教授说,整个研究从有初步想法到最后完成历时十年,研究覆盖中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巴西、秘鲁、墨西哥和智利共10个国家121家医院,共纳入7036位资料齐全的脑出血患者。“从规模上、区域上、病例数上来看,这都是脑出血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随机对照试验。”
该项目的完成离不开多方合力。游潮教授介绍,这次研究是和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Craig Anderson教授团队合作完成,在学术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多少也有分歧,也都能通过互相讨论达成一致。比如一开始游潮教授团队认为应该重点把“患者是否手术”这一因素列入考察范围,而Craig Anderson教授是神经内科医生,对手术关注相对较少、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组合降压。最后经过协商,两个团队各让一步,既观察一部分手术病人,同时也观察一部分非手术病人。
刘翼教授解释道,部分国外专家对给脑出血病人做手术持保留态度,这和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一位哈佛大学的脑血管病专家曾向团队解释,美国社会有这样一种倾向:如果脑出血患者在经过抢救,尤其是手术后,不能达到生活完全自理,而是要在护工或家人的帮助下生活,包括患者本人在内的患者方和医护人员都可能倾向选择任由患者死去。但东方文化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因此,在中国为脑出血危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有着多年广泛的临床实践,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
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游潮教授就开始在各类世界级学术会议场合,向外国专家介绍中国脑出血患者的情况和团队治疗观点。游潮教授表示,这一次在顶刊发文后,团队会针对手术患者数据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希望从中找到有一部分患者能从手术中获益的事实证据,从数据上向世界展示出脑出血外科手术的价值。
“以上拟定的研究,其结论可能会对未来行业内脑出血诊治指南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已在设计下一步方案了,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我们希望神经内外科的青年才俊能持续秉承孜孜以求的精神,将改善脑出血患者临床结局作为自己的目标,一直持续深入研究下去。”游潮教授说。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