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快讯 > > 内容页

经济观察丨自然教育研学 沸腾下的冷思考

时间:2023-08-08 23:45:59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

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

“今天的午饭有竹笋炒肉、鲫鱼汤……”8月5日中午,韦莉在微信群里分享了小朋友们在德阳什邡市九顶山第一顿午餐的照片。


(资料图片)

作为成都一家研学机构的负责人,韦莉把业务重点放在了自然教育上。暑假第一个月,她已先后带领上千名学生前往阿坝、德阳、雅安、眉山等地,开展爬山、观鸟、看虫、赏鱼等自然教育。

数据显示,截至8月初,全省1000余家研学机构已在暑期开设数千场自然教育课程,先后吸引百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

自然教育研学为何火了起来?四川又如何在该赛道上持续发力?

沸腾的市场

今年新增主体近400家,课程供不应求

“能不能再加一个名额?”午饭还没结束,韦莉就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电话,对方表示,如果行,可以驾车从成都把孩子送过来。韦莉谢绝了送上门来的生意,“九顶山的床位和餐饮必须要提前一周预定,所以课程也要提前一周(预定)。”

今年以来,自然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全省新增自然教育参与主体近400家,总数突破1000家。

8月4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王朗保护区野生动物科考营第三期落下帷幕。50余位中小学生在保护区里跟随北京大学的动物学博士,看兽、观鸟、学知识,9天8晚的价格在8500元左右。

此外,记者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等了解到,价格高于1万元的“小班课”不在少数,研学时间从一周到半个月不等。

今年7月,首期王朗大自然科考夏令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举办。 图据 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

另一部分主打“大众市场”的研学课程,同样很受欢迎。这类机构通过竞标等形式,“承包”一个区(县)的自然教育课程需求,再通过规模化运作降低成本。“一个学生交150元左右的费用,在风景名胜区研学一天。”有运营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半数家长都是选择这种模式。

数据显示,经过十余年的培育与发展,四川已是仅次于北京和广东的国内第三大自然教育市场,每年自然教育市场的课程消费体量已经突破亿元大关,带动相关产业消费的潜力在十亿级。

何为自然教育?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梅说,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与一般的生态旅游等形态的不同之处有二:教育对象明确为中小学生;功能为增加中小学生对动植物、河流等的了解,增加对自然的兴趣,提升独立生活能力。”在李梅看来,正是这些特征,为自然教育行业的火爆奠定了基础。

火爆的背后

学生暑假出游需求大,四川自然条件好

自然教育研学为什么这么火?

在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晟之看来,是政策与四川自然生态优势、产业培育叠加的结果。

先看政策。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暑假,出游不再受限。在“双减”政策的作用下,大量中小学生面临着“去哪里耍”的问题。

家住成都市青羊区的刘力介绍,他已经为六年级的儿子安排了3次自然教育课程。过去3年孩子没有多少出游的机会,“今年暑假补上。”

也有人把自然教育当成了“暑假托管班”。“我和老婆都只有一周的年假,但暑假却有两个月。”8月4日,家住成都市金牛区的赵维给女儿报名了峨眉山生态教育课程,说“必须要给娃娃找个地方耍”。而在选择“耍的地方”时,相较于室外活动不多的托管班,亲近自然、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又具备趣味性等功能的自然教育脱颖而出。

今年7月,首期王朗大自然科考夏令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举办。 图据 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

市场的旺盛需求,遇上了有优势、有准备的四川自然教育行业。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全省共有林地面积3.81亿亩,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分布超过面积的70%,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借助与国际公益组织、外国政府部门合作保护大熊猫等契机,四川早在上世纪末就引入自然教育理念,并着手培育相关业态。2010年前后,各类自然教育机构陆续进入四川,自然教育的人员培训、基地建设、路线选择、接待设施等初成体系。

“我们走访了全国多个省市考察自然教育产业,可以说四川这方面的接待能力、产品类型的多样性,都走在前列。”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自然禀赋优势与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是今夏四川能够把自然教育从消费需求转变成新业态的主要因素。

眼下的短板

配套不完善、内容不规范等问题突出

“开饭!”8月2日中午,广元市青川县青溪镇落衣沟村的一家农家乐里,10余位小朋友在招呼声中围着餐桌坐了下来。但年龄最小的丁豆豆遇到了麻烦,身高只有1米出头的她,站在比自己矮不了多少的大餐桌前,夹不上菜。

这并非个例。不少自然教育从业者提及:火爆的市场暴露出配套设施的滞后与不足。

“特别是基础设施适小化程度不足。”韦莉说,过去一个月,多次被家长们“抗议”:怎么孩子睡的床没有护栏?她说,大部分自然教育基地周边的民宿、农家乐平日主要接待的是成年消费者,“不缺喝茶的地方,但没有孩子适用的设施。”

除了配套设施不完善,课程内容不规范、太单调等,则给家长和学生带来更大“困惑”。

“哪家课程有带小朋友观鸟的?”8月1日晚,成都某小区业主群里,家长们正在热烈讨论。交流中,不少家长发现,名字一样的课程,内容可能差别很大。例如,同为“观鸟营”,有家长介绍,在成都市龙泉山开展的观鸟活动中,孩子们轮流使用有限的观测设备,“有的小朋友一天也看不到几只鸟。”而在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开展的观鸟项目,多以周为单位,孩子们不仅要观察还要画下来,内容扎实。

部分基地和机构推出的课程内容过于单调,也引来家长们“吐槽”。“每次都是抓鱼认植物,我们觉得太雷同了。”8月2日,家住绵阳市涪城区的王娟谢绝了自然教育机构发来的课程邀请。

去年6月,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发布3项自然教育团体标准,对自然教育从业者、教育基地、课程设置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过,这套标准并不具备强制性,仍面临着如何落实的问题。“在生意火爆的当下,企业对于完善配套设施、优化课程内容、提高从业者素质等并没有太多意愿。”一位研学机构的负责人坦言。

二郎山喇叭河景区和成都乡野走廊联合创办的喇叭河自然学校内,孩子们在雨夜中观察昆虫。 图据 乡野走廊

未来的方向

完善配套设施和体系、差异化设置课程

上个月,《2023—2035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到2035年打造1万个高标准的自然教育示范点。据估算,四川的示范点数量有望占到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但要补齐短板,才能吃下这一波红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首先是完善配套设施和体系。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省林草局科研教育处处长张黎明认为,无论是配套设施“适小化”,还是开发精品课程,都是市场化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袖手旁观。“在完善设施方面,研学机构既要靠自身建设,也要与所在地的承接方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加以引导。此外,也要兜住‘底线’,防止‘以次充好’‘高价低质’等破坏市场环境的问题出现。”

政府可以提前规划,省林规院大熊猫国家公园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可以借助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机会,在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编制过程中,布局自然教育空间与设施、提前设置课程,将省级团体标准落到实处。

还要依靠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具体做法,是推动建立由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资金筹措体制。例如,将研学旅行经费纳入教育公共经费预算,从而确保研学旅行开展的普及性和公益性。还要鼓励社会捐赠设立研学旅行基金,研究社会捐赠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抵扣企业所得税或者个人所得税的可行性。

其次,是因地制宜设置课程,开发更多的自然教育关联产品形态。

北京青野生态创始人刁鲲鹏,曾深度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在一次分享中他表示,“一些自然教育课程,几乎都局限在观鸟、观兽中。”唐家河曾提出要求:将自然教育活动前移到入口社区开展,社区除了为自然教育活动提供食宿服务外,还邀请经验丰富的蜂农、熟悉动物习性的老猎户等为学生提供特色讲解服务。

“在落实团体标准的基础上,从自然教育课程自身出发,与地方产业发展相衔接,开发更多具有地方特点特色的课程。同时,继续针对青少年的需求,做精做深文创产品。”西昌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刘宇翔呼吁,各地政府和有关机构在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及产品时,切不可只想着“挣快钱”,应当立足自身优势,打好“创新牌”,让中小学生在接受自然教育的同时,把更多消费留在当地。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