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快讯 > > 内容页

法院里的心理咨询室 如何帮助当事人解开心结?

时间:2023-08-10 20:49:02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

四川在线记者 蒋京洲


(资料图片)

这是一间不大的心理咨询室。

几副桌椅,一张沙发,书架上陈列着各式的陶土玩具,心理沙盘摆放在最里面位置。在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的一角,有这样一个独立房间,为前来诉讼的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

2016年家事审判改革以来,心理咨询被引入家事审判,这间心理咨询室也由此诞生。本着“先解决情绪,再解决纠纷”的理念,法院干警帮助了150多名当事人在这间小小的心理咨询室吐露心声,解开心结。

在这7年间,心理咨询在眉山中院家事审判之中如何运用?其效几何?带着这些问题,四川在线记者走入这间心理咨询室,寻找那一件件家事审判背后解心结、化矛盾的故事。

于细节处抽丝剥茧 探寻埋在心底的“秘密”

一道浅浅的沙痕,折射出孩子不为人知的心伤。

法院干警、二级心理咨询师林苹仍记得,那个沉默少语的孩子,在心理沙盘上分别放上代表家庭和自己的玩具,然后再为它们划出一条浅浅的沙湾。

“小孩子应该在家里呀,为什么要把他们隔开呢?” 林苹问。

孩子低头看着沙盘,继续摆弄着玩具。“我觉得它就应该在那里。”沉默半晌,孩子用微弱的声音回答。

“家庭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并没有多少归属感和安全感。”多年以后,这个案例在林苹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她告诉记者,心理沙盘作为一种心理咨询技术,可以通过观察孩子选取的玩具和在沙盘上摆放的位置,得以发现其在言语之外的潜意识表达。

从沙盘上不同玩具的摆放,法院干警能觉察到孩子心中不易吐露的“秘密”。 蒋京洲/摄

在心理沙盘之外,还有许多咨询技术在这件小小的心理咨询室内得到应用。林苹介绍,例如“房、树、人”测试,参与者只需要在纸上按照自己的喜好画出房子、树木和代表自己的人物,咨询师便可以通过言语交流和观察分析,发现参与者的心理状态。

林苹展示出一张画,解读道:“房、树、人”测试是潜意识的一种映射。太阳位置过偏又小,说明了孩子想要更多的家庭温暖;房屋明显小于“自画像”,说明家庭归属感不高;尖尖的、呈锯齿状的是小草,说明了孩子内心安全感不足。

“这些技术的应用对象并非局限于孩子,有时候成年人也需要一定的帮助和干预。”林苹告诉记者,家事审判所面对的家庭纠纷都是发生在最亲密的家庭成员之间,如果始终是带着别扭、带着情绪,不能坐下来“好好说话”,便真的应了那句老话——清官难断家务事。

“房、树、人”作为一项心理咨询技术,如今被眉山法院运用在家事审判的心理评估调查中。 蒋京洲/摄

以柔性司法介入矛盾 让当事人聊聊“心里话”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明确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家事调解室、心理评估室等设施。同年,四川法院首个心理咨询室在眉山中院落成。

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晓梅告诉记者,当事人自己主动提出需心理咨询服务的,或者是法官在审理事前、事中发现当事人有必要接受心理咨询,并且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都可以开展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在家事审判工作中意义几何?在陈晓梅看来,一方面可以消解当事人的负面情绪,减少当事人对抗,让诉讼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有助于法官了解案件背后的复杂关系及深层原因,有助于对家事纠纷作出准确判断,从而以柔性的司法手段深层次化解纠纷。

陈晓梅记得,在一起诉讼中,夫妻因为一时的情绪积怨而言不由衷闹到离婚,通过心理咨询的介入,双方激动的情绪得以化解,最终挽救了这段婚姻。而在另一起离婚争夺抚养权的案件中,心理咨询的介入则让法官了解到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为法官对于抚养权问题的恰当处理提供了参考。

作为一名从事家事审判的法官,陈晓梅认为,在家事案件中引入心理咨询工作,是矛盾多元、妥善化解的现实需求。

在她看来,从法律的角度而言,纯粹的法条可能永远难以对充满人情伦理的家事案件作出完满处理。心理咨询用司法柔性带来了对话理性,为当事人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提供了平台。

“而真正的问题,在于面对和认识自己的内心。这个问题并不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容易,反而可能会愈加的困难。”在陈晓梅看来,这是多年来家事审判经验所折射出的一种更加普遍的困境。但心理咨询机制所带来的启示,让她依然对家事矛盾的化解抱有信心——

“一家人,坐下来。好好谈。”这不应只在公堂之上,也应在每一个屋檐之下。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